? 立冬的由来与相关故事 带你了解真正的冬天

还有四天就立冬了 , 马上就要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冬天了 , 你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。那么你知道关于立冬的由来与相关故事有哪些吗?一起来看看吧!
【? 立冬的由来与相关故事 带你了解真正的冬天】
立冬的由来
春秋时期 , 人们用土圭测量日影长短 。日影最长、太阳移到最南端一天 , 定做冬至 。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:“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冻;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。”

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;土地也开始冻结;三候“雉入大水为蜃”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 , 蜃为大蛤 , 立冬后 , 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 , 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 , 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。
对“立冬”的理解 , 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 。追根溯源 , 古人对“立”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 , 是建立、开始的意思 。但“冬”字就不那么简单了 , 在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对“冬”的解释是:“冬 , 终也 , 万物收藏也” , 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 , 收藏入库 , 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。完整地说 , 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 , 万物收藏 , 规避寒冷的意思 。
关于立冬的故事
1、吃饺子的故事 。说起吃饺子 , 几乎每个节气都会有 , 尤其是立冬和冬至节气 , 吃饺子更是一大热点话题 。那么对于立冬的由来 , 饺子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故事呢?据说 , 在东汉时期 , 张仲景回乡途中路经南阳东关 , 看当地人都面黄肌瘦、冻得不成样子 , 因此搭起医棚给大家煮了些饺子 , 起初也不叫饺子 , 只因食物很像耳朵 , 人们吃下后被冻的耳朵也治好了 , 所以人们称之为“娇耳” 。
后来娇耳逐渐变成了饺子 , 至此之后人们在立冬时节就有了吃饺子的习俗 , 并且吃完饺子之后耳朵就不会再受冻了 。
2、贺冬的故事 。贺冬亦称“拜冬” , 在汉代即有此俗 。东汉崔定《四民月令》:“冬至之日进酒肴 , 贺谒君师耆老 , 一如正日 。”宋代每逢此日 , 人们更换新衣 , 庆贺往来 , 一如年节 。清代“至日为冬至朝 , 士大夫家拜贺尊长 , 又交相出谒 。细民男女 , 亦必更鲜衣以相揖 , 谓之“拜冬 。”
民国以来 , 贺冬的传统风俗 , 似有简化的趋势 。但有些活动 , 逐渐固定化、程式化、更有普遍性 。如办冬学、拜师活动 , 都在冬季举行 。

    推荐阅读